●中山先行先試多年,問政渠道和方式不斷完善
●專家建議將網絡問政形式和結果納入政績考評體系
“我們要科學發(fā)展,必須要一邊發(fā)展經濟,一邊搞好環(huán)境”、“要改善投資環(huán)境,特別要先改善治安環(huán)境”……近日,中山政府就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在政府網站上廣泛征求網友意見,并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城市發(fā)展的網絡激辯。
2008年,被稱為中國的“網絡監(jiān)督年”,從這一年開始,網絡話語開始頻頻進入政府的決策層面。同年10月,中山政府網站改版之后,中山也掀起了新一輪“網絡問政”熱潮。這一輪熱潮呈現兩大特點,首先是問政渠道多樣化,進一步強化建設政務論壇、對話、公務員博客、市民郵箱、市長信箱、政務投訴等互動欄目。其次,問政方式也發(fā)生變化,不再停留在單方面的“說”,網民對公共事件的參與開始由幕后走向前臺。
近日,廣東提出要建立長效機制,保障網絡問政成為今后施政的實招。近年來,中山在利用網絡開展公民與政府互動方面,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專家指出,今后中山可在官員選舉、重大決策、政治問責等方面進一步凸顯人民的主體地位。
網絡并非“洪水猛獸”
互聯網一直就孕育著傳達民意的功能。早在10多年前,中山已開始實現傳達網絡民意。起初,只是各鎮(zhèn)區(qū)或職能部門在各自的網站上開通投訴平臺,至2007年,中山對全市23個部門和所有鎮(zhèn)區(qū)的相關網站資源進行整合,建立起全市政務投訴統(tǒng)一平臺。
據介紹,整合后的新平臺除繼續(xù)保留“熱點關注”、“答復反饋”、“民意調查”、“市長信箱”等幾個主要欄目外,另增設了“投訴監(jiān)督”、“社情直通車”、“調處現場”、“媒體互動”、“志愿參與”等新欄目,市民只要登錄此平臺,便可向所有政府部門和鎮(zhèn)區(qū)進行政務投訴,或就相關問題開展咨詢。
至此,一個地方政府網轉身成為了廣大網民暢所欲言的平臺。港口鎮(zhèn)一名網友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平之事,他都會在網絡上進行反映?!熬W絡對我來說并不虛幻,我在網絡上的言行,就是我自己的真實想法或現實的真實鏡頭?!?/p>
在民眾方面,網絡是更客觀反映真實的一面鏡子。在政府方面,推行網絡民意平臺,也并非一場“政治秀”,開始由單方面的“聽”,到實實在在地處理民間問題。
2007年,中山政府整合新的投訴平臺后,同時還制定了相關的約束機制,制定“一個平臺受理、一個部門調處、一個結果答復”的辦事規(guī)則,明確處理部門和處理期限。對相互扯皮、推諉,致使群眾反映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由市政府予以通報。
在基層官員的眼中,網絡民意并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是舒緩民間矛盾和情緒以及加強對基層官員監(jiān)督的極佳途徑。中山一名官員對記者說,在可控范圍內通過網絡傳達民意,成本低、效果好?!皩τ谑忻竦囊话阃对V,我們盡快處理,通常比規(guī)定的期限要早上半個月?!笔型对V中心一名人員稱。
政府官員走向網絡前臺
廣大網民由單一的訴求,到自主參與公共事件,這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必須要有一個更加民主的網絡舞臺。近年來,打造網絡民主平臺,成為了中山政府先人一步的重要舉措。
2008年,中山政府官方網站全新改版后,明顯增強了互動交流能力。其中,政務論壇、對話、公務員博客、市民郵箱、市長信箱、政務投訴等互動欄目,開始閃亮登上政府網站。至此,中山政府網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越來越接近商業(yè)網站,成為政府與民間對話的一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