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許多地方通過起訪、座談、測試等方式廣泛進行民意調查,集中民智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歡迎。但科學發(fā)展是否需要“問政”網絡?最近,上海、湖北兩位省委領導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我們的疑問。

  11月6日上午,俞正聲等上海市委領導做客東方網,就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圍繞影響和制約上??茖W發(fā)展的突出問題,同廣大黨員干部、市民和網友進行網上交流,聽取意見。(11月14日《中國青年報》)

  昨日上午,省委書記羅清泉,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潘立剛,做客人民網“書記來了”欄目,以“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為題“兩地”(北京、武漢)連線,在黨建論壇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回答網民共同關心的黨建熱點問題。(11月13日《湖北日報》)

  如今,“問政”網絡已不再是時尚,而是成了“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 據(jù)《第22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數(shù)量達到了2.53億,躍居世界第一位;來自工信部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用戶數(shù)已達到6.08億。由此可見,這一“聯(lián)系群眾、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必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人民群眾表達心聲的地方,就是我們黨員干部應該深入的地方,就是我們黨員干部“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加強與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地方。

  當今,已進入信息時代、網絡時代?;ヂ?lián)網和手機越來越多地介入現(xiàn)實生活,成為信息交流和社會交往的一個重要渠道,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地球”。因互聯(lián)網和手機傳播具有即時性、交互性、包容性等特征,廣大用戶更喜歡通過它們表達心聲,我們會問出很多鮮為人知的實情。正如俞正聲在致網民的公開信中說,“大家在建言獻策中,既擺出了很多實際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其中不少是我們以前不了解或感觸不深的。這有助于我們深入地把握實情、了解民意,也有助于我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中更好地找準問題、看到不足?!本W民的意見也代表一部分人民群眾的意見,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也應該作為今后開展深入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整改的重點,邊學邊改,以努力促進學習實踐活動取得更好成果。

  “問政”網絡,形式是手段,內容是關鍵。人民群眾關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擔心什么,想說什么……才是我們“問政”重要的內容。網絡“問政”更貴在落實,決不能把這一新生事物當成“形式”。要建立健全民聲快速通道和上下聯(lián)動機制,讓網民之聲上下暢通、上下知曉;要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公示、公布,調查、核實、處理,并要及時問責落實情況,做到“件件有登記、件件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如此,“問政”網絡才能聽到更多更真的網民之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