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除了甘肅代表團外,來自全國30個省份和23個中央單位、22名省級黨政一把手和11名中央單位一把手加入“網聊大軍”,如此大規(guī)模的官員網聊,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網絡將“兩會會場”延伸到人民大會堂之外,“與會者”也從5000多名代表、委員擴展到近3億網民。他們的話題大多與民生有關,也不回避“負面事件”。網絡進一步拉近了群眾與官員的溝通距離,許多網民也表示,希望“網絡問政”不會是每年兩會期間才開放一次的曇花,更不愿意看到網絡成了某些地方官員的“秀場”。
官員上網名單
兩會開幕前夕,溫家寶總理做客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這是繼去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與網友交流后,我國最高領導層再次與網民展開互動。溫總理與網友2小時的網絡“爐邊談話”,拉開了今年“網絡兩會”的序幕。
今年的兩會期間,南方都市報記者對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政府網以及搜狐、新浪等進行了統(tǒng)計,除了甘肅代表團的官員外,全國30個?。ㄊ?、區(qū))106名官員,和23個中央單位的30名官員都先后與網友互動。兩會期間,如此大規(guī)模的官員網聊,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今年的“網絡兩會”更多體現在民主參與、平等對話,互聯網把以往高不可攀的“兩會”變得普通網民都可以“議政”。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通過網絡關注“兩會”的網民,遠遠超過了1億人次。
變化:溫家寶拉開“網絡兩會”帷幕
“我一直認為群眾有權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對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意見,政府也需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推進政務公開和決策的民主化。”2月28日,溫家寶與網友交流時強調對民意的重視,也推動了“網絡問政”的進程。
在今年的兩會新聞中心也有了新變化:首次設了網絡訪談室,舉行了多場代表“網聊”,邀請網友與代表一起參與重要議題的討論。
另外,每名全國政協委員發(fā)一臺裝備了特殊系統(tǒng)的筆記本電腦,簡報、媒體相關報道、各種兩會信息應有盡有。委員們還可以通過電腦提交文件。
今年,全國人大遼寧團更在團組討論時首次進行了衛(wèi)星電視多點直播,讓民眾可以遠程“插話”兩會小組的討論。
統(tǒng)計:至少136名黨政官員參加“網聊”
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觸網為官員們作出了“表率”。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官員與網友互動的人數激增,將兩會會場從“人民大會堂”延伸到了網絡中,“與會者”也從5000多名代表、委員推廣到近3億的網民。
據南方都市報記者統(tǒng)計,截止到昨日,兩會期間在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政府網以及搜狐、新浪等網站,除甘肅團代表的官員沒網絡訪談外,全國30個省(市、區(qū))至少有106名官員參加與網友互動的訪談,其中江蘇省的官員最多,共有10名,其次是黑龍江,有9名,四川有8名。而作為中國網民第一大省的廣東,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等官員也參加了網絡直播訪談。
甘肅團新聞聯絡員趙亞峰昨日向南方都市報記者證實,甘肅團的官員在兩會期間沒有做過網絡專訪。他表示,甘肅省的官員是非常歡迎通過網絡做訪談的,可能兩會期間領導們活動安排過于緊湊而沒時間。甘肅省委書記陸浩也是位老網友,分別于去年9月1日、3日、5日作出具體批示,委托甘肅省委辦公廳3次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以“跟帖”的方式回復關注甘肅的網友。
兩會期間參與網聊的各地官員中,有省(市、區(qū))委書記,也有縣長。10個省份黨委書記參加了網聊;12個省份的最高行政長官與網友互動。參與網聊的各省官員中,除副省級官員外,還有占得最多的地市級官員,高達64人。23個中央單位的30名官員中,“一把手”就占了11人。
內容:應對危機、促進發(fā)展和就業(yè)談得最多
南方都市報記者統(tǒng)計,今年兩會期間參與網聊的官員中,訪談的內容包括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就業(yè)、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問題,其中,大家普遍談得最多的話題是怎么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和就業(yè)問題。
南方都市報記者統(tǒng)計,談就業(yè)的省份占絕大部分,其中西部和中部省份的官員談的就業(yè)問題最多;廣東、河北、海南、陜西、上海、西藏等就業(yè)壓力較小的6省份的官員在網聊中沒有談到就業(yè)問題。
而在中國的一些勞動輸出省份中的官員中,幾乎都談及了就業(yè)的問題,其中安徽、四川、江西、河南、廣西等省份有多名官員都談到就業(yè)的問題。
亮點:對網友提的“負面事件”不再回避
在官員網上訪談的內容中,有個亮點是對網友提出的“負面事件”不再回避,而是坦然面對。他們回應“負面新聞”有澄清不實傳聞、解釋政府工作對該事件的做法或看法、對影響惡劣事件的表態(tài)、通報最新進展、總結和反思等類型。
最先是由江蘇無錫市長毛小平在3月3日向新華網網友解釋“城管拆報亭事件”是“糾正”整治活動;隨后,天津市長黃興國解釋“公路霸王收費”緣由和進展;財政部新聞發(fā)言人解析財政預算報告赤字計算方法;江蘇鹽城市長李強通報并反思水污染事件;四川副省長黃彥榮澄清“中國四川景點一票通(特惠票)”事件。
在網絡外,很多“敏感話題”都是由所涉及的有關省份、部門的官員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介來回應。最先“帶頭”的是重慶副市長黃奇帆和貴州副省長祿智明,分別對《中國青年報》和新華社回應“出租車集體停運”和“甕安事件”。
兩會期間,共有14個省份官員,9個中央部門及2所高校負責人都回應了網絡傳言。其中,躲貓貓事件、甕安事件、重慶出租車罷運事件都由多個部門的官員進行了回應。
問題:網友不愿看到網絡成為官員“秀場”
如今,許多網友還將不同身份的人上網作了帶有“諷刺”意味的稱謂:官員上網叫“與民互動”,人大代表上網叫“體察民情”等。顯而易見,網友們不愿意看到網絡又成了某些地方官員的“秀場”。
3月7日,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就“躲貓貓”事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云南省政府不愿意也沒有打算掩蓋任何事情,“陽光政府不怕別人問三問四”。云南省檢察長王田海稱躲貓貓事件反映檢方監(jiān)督不力。
云南省長秦光榮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稱,網民已經開始參與行政問責,但他沒有點名“躲貓貓”事件。
云南的高層官員坦然面對“負面新聞”,但在3月7日云南代表團開放日中,被記者們質疑“內定提問記者”,備受關注的“躲貓貓”事件未能在記者會上得到回應。
云南兩名參與網聊的官員中,其中就有躲貓貓發(fā)生地的昆明市市長,他在網聊時也沒有回應“躲貓貓”的問題。
希望:網絡問政不能兩會時曇花一現
向高層的決策者傳遞意見的方式,網絡的門檻最低、反映的意見也是最原生態(tài)。北京的一位跑兩會的記者針對人民大會堂北門限制媒體記者“堵截部長”的做法表示,“要是老百姓能像查114一樣方便,還有誰去堵部長呢?”
如今的網絡進一步拉近了群眾與官員的溝通距離,許多網民也表示,希望“網絡問政”不會是每年兩會期間才開放一次的曇花。
在兩會結束后,許多網友就建議“網絡問政”常態(tài)化、固定化和制度化,建立一整套公開的回復與處理的問責機制,讓公眾與網民進行監(jiān)督。真正在網絡上實現黨委、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互通,逐步在網絡上賦予公民參政議政的可能和條件,從而打造更陽光、更透明的政府。
打造陽光型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權也是我國所追求的。去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guī)定,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則上都應向社會公開。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曦認為,要使網絡與現實的互動成為常態(tài)。政府應該對官員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對待網絡意見,及時發(fā)現和疏導民間的怨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探討:網絡監(jiān)督只能起到補充作用
據今年1月份發(fā)布的最新互聯網發(fā)展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總數已達到2.98億人,但能夠經常上網的人在中國畢竟還不到1/4,“網民”基本生活在富庶區(qū)域,但是廣大農民以及困難群體,可能不知道網為何物。
法學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代表說,在依法治國的社會里,法律才是解決問題的主渠道,網絡監(jiān)督的興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部分群眾現實訴求渠道不暢,網絡監(jiān)督只能起到補充作用。應該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體制和機制,在現有的合法框架內解決問題。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仲川代表認為,必須創(chuàng)新機制,確保百姓有效參與的暢通渠道。
相關鏈接:
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 民意直通中央
賈慶林視察兩會直播間:"今天我也上網了"
山西省委書記:網絡成獲取民意通道
最高檢發(fā)言人:網絡成監(jiān)督司法重要途徑
哈薩克斯坦總理要求各部部長上網建立個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