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個部門“三公”經費下降

  多位專家表示:公開部門決算之舉值得肯定,期待能有更大突破

  廣州市多個部門于11月22日公開了2011年部門決算,其中包括“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及其說明。11月23日傍晚,多位專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市政府主動公開包含“三公”經費的部門決算,此舉值得肯定和提倡,但是在制度化建設方面,部門決算特別是“三公”經費的公開依然還有較大進步空間,期待廣州市能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突破。

  多部門選擇同一天公布決算

  據悉,按照政務公開要求,廣州市各部門要在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上一年度財政支出決算后的一個月內,公開各自部門決算。11月22日,多個部門趕在市財政局規(guī)定期限的最后一天公布了2011年的部門決算,并首次按照統(tǒng)一格式加入了“三公”經費的專題說明。和以往相比,各部門此次公布部門決算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時間集中,大多數部門選擇在同一天公布;二是格式統(tǒng)一,無論表格或文字都按照統(tǒng)一的模板進行公布;三是內容更詳細,對各項費用相對于上一年度的增減均有比較和解釋。

  公共預算問題專家吳君亮說,格式的統(tǒng)一表明廣州對預算公開比較重視,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公明表示,廣州市政府能夠公布比較詳細的部門決算,特別是把三公經費作為重要內容,顯然是值得歡迎的事情,“個人覺得,長期以來媒體公眾對‘三公’經費的公布有很強烈的呼聲,如果能突出講三公消費是一個進步”。

  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則認為,廣州市此次公布是比較清晰的,因為公布方式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須按照格式公布。王則楚認為,部門決算公布之后,有利于民眾進一步了解“三公”消費的結構是怎么樣的,可以看到哪些地方消費是比較多的,增加了政府“三公”信息的透明度。

  建議各項基本支出更加詳實

  然而,多位專家都指出,公布部門決算特別是“三公”經費,只是第一步。公眾在決算公開后監(jiān)督和推動“三公”經費進一步透明和下降,才是下一步的重點。

  王則楚指出,公眾推動政府公布“三公”經費,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如何減少“三公”經費。王則楚說,當前政府的行政成本比較高,因此既要實現行政經費零增長,又要爭取減少行政經費占整個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讓更多的錢用于民生。

  李公明也表示,“三公”經費公布之后,公眾的監(jiān)督也要實現,追問“三公”經費的消費合理性。“比如出國是不是需要,消費的額度和任務、作用之間是不是合理的。”他認為,如果一個部門公布公共財政支出應當細化,在其它國家地區(qū)公布的程度應該有很多的樣板,比如香港的行政長官出差以后住什么賓館、花了多少錢其實都能查到。

  吳君亮則認為,相關預決算公開以后,鼓勵對預算關心的人可以看預算和決算有沒有差距。此外,他建議各項基本支出應該更加明細詳實,每一筆支出應該允許民眾查詢明細,讓民眾能夠實現檢查監(jiān)督。

  建議政府公布預決算管理規(guī)定

  吳君亮說,政府在公布部門決算方面,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包括哪些部門應該在什么時候公布,若不按規(guī)定公開應該承擔什么后果等等。此外,既然各部門都按照統(tǒng)一的格式和時間進行公布,那就說明內部肯定有一個關于公布決算的規(guī)定和模板,但是公眾由于信息不對稱,對此所知不多,建議政府將預決算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也釋放給民眾,方便民眾了解監(jiān)督。

  李公明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既然有些部門公布,有些沒有,那么政府就應該公布總共有多少部門公布,沒有公布的部門是什么原因,因為普通民眾對于這些信息較難全面掌握。

  李公明說,目前來看,還是要從上一級政府的管理入手,明確作出制度性的安排,確定哪個部門什么時候必須公布,公布到什么程度,而且這種制度的建立不能只由行政部門說了算,也應該咨詢民眾和專家的意見。

責任編輯:admin